去UUM是两年前的事吧!相信已经见过的孩子们很多已经毕业工作了?
而这次重遇的是一班曾经是理事和来临接任的佛学辅导班的执委,而地点不在北大,而是在鹤鸣禅寺。
很好奇,最近被邀请的课题都是围绕“团体建设”。想起我在2000年第一次带领中学学长团一场“团体建设”时,原本的1小时30分钟,我只花了30分钟分享。其他时间词穷和不知还要带什么,还要劳烦学长的学长带领其他游戏活动。😁现在,我还得克制自己千万不要超时,3小时不够,有些时候还拿人家的一整天。
为什么呢?因为这就是生命的体验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旅程,不忘自己曾经走过,因才能同理刚刚起步的伙伴们,而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整理。陪伴和一起学习是非常重要的。而不是传承之后就可以不了了之、或者传承营是seniors办给juniors的活动,这些都不是团体建设。团体建设来自于一群善友的建立,而且是一生中的功课。
团队如何建设?往往非常依靠整个团队的方针是什么?团队其实来自一个一个来自不同背景和需要的个体组成。如果尝不到法对自己生命到底有什么用,那也只不过是一般的执行人员在经营一家公司没两样。大家可能只是想要看到的是成绩和效率度而已。
眼前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,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的当儿。后来来到这个新家学习,也慢慢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。比起有些大专孩子一离开家,就“展翅高飞”,似乎摆脱了家里的“束缚”,更放纵自己的身口意。似乎看起来得到短暂的快乐,可是也只是在消福而忘了修福的生命功课。
其实来到了佛学会,就是在找心里的家。不然只是为了解思乡之渴,从新建立一个家外之家,同样面临来自不同性格脾气的兄弟姐妹。虽然感情深了,可是心里的家未建立稳固的法基石。往往也因为渴望有“家”的氛围而“怨家”。
所以,有法的家就是缘之家。
团队里慢慢建立的是一群善友而不是所谓的吃喝玩乐的朋友、只有赞美或评判的朋友、或者谈得来的好朋友而已。善友会互相叮咛彼此大家对自己身口意负责,给以彼此鼓励和支持。当对自己生命中所面对的挑战时,至少还有一班善友扶持和聆听,不让自己迷失了人的美丽和福德。
谢谢你们的陪伴。让我再次整理对自己的学习。
愿大家继续 福慧双修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