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鲜少被邀请来谈“团体精神”课题,这才是杨康晖居士的强项课题分享,应该多邀请他来分享,非常精彩的内容。
说真的,我事先没有准备就到了目的地。一般上课堂已经开始的15-20分钟,有些时候我还不知道参与者真正的需要。我想了解孩子们到底真正需要什么,到底这个课题是他们所需要的吗?对大家有什么好处?对他们的生命有什么影响?
大专生的思考能力逐渐被动、学习兴趣不大与没有太多弹性。愿意来成为理事的大专生,已经是非常难得,也很珍贵。
不过曾经也有几次,邀请我的理事们也拟了一份讲课内容和需要表达的重点给我,我心想竟然你们都知道要说什么了,为什么还要请讲师呢?我不是要来当一个“传话”的人。
往往理事们都在理事培训工作坊中有一堂“团体精神”的课,团体精神真的那么重要吗?为了维系以便方便运作?为了更快乐或者顺利做事?为了大家都能均匀地分配工作,才公平?
背后往往隐藏了很多疲累、埋怨、喜悦、牺牲、逃避、指责、自责。。。。。需要去处理,多过真正要培育所谓的”团体精神“。
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?
为了谁而做?
该做些什么?
不适做些什么?
团体精神源自于我们必须事先了解团体之间的动力,团体里还有自身每一个独特的习气。团体来自于个体(人),是要去探讨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多少的了解和期许、有多少的包容和爱护、有多少真正愿意聆听和协助?
到底“承担”理事,不管是过去的,现在的,即将的,就只是成为你其中岁月打卡的记忆而已吗?那么选择不一定要成为理事,因为吃喝玩乐、挑战刺激的选择,在大专生涯里可以有很多而且五花八门。
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找到自己与他人建立关系上的平衡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