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心樹護航‧陪孩子同成長教感恩真正的快樂與愛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上,很多父母都忽略了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難免會面對各種挑戰,需要很多的陪伴、引導及支持,然而,忙碌卻成了現代父母最好也最不負責任的藉口,造成了不少家庭問題。
“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”扮演著一個護航者的角色,由心理健康開始耕耘,提供系列家庭成長課程,讓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。林秀枝老師,大部份孩子都親切地稱呼她為“熊媽媽”,她是“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”的創辦人,同時也是馬來西亞註冊與執政心理輔導師,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成立的宗旨,就是想協助每一個家庭成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,都有能力去營造快樂與愛的種子。林老師大學畢業後,曾任中/小學老師,忙教務之餘,她確認自己較適合往輔導方面發展,於是就以半工讀的形式,攻讀輔導系碩士。2001年,林老師的父親中風,她為了照顧父親,把教課轉為副業,也開始細想未來要走的道路。“這是我生命中一個轉折點,我當時非常確定自己的意向,於是就和家人商量,在家中佈置了一個小角落,作為我的輔導中心,當時是2004年,只有2個小朋友,直到今年初,我在家人及丈夫的支持下,租下了商業區的店面,讓孩子們有更大的活動空間。”為了讓孩子有“家”的感覺,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佈置得像家那樣溫馨,圖書玩具到處都是。(圖:光明日報)佈置以“家”為主中心雖“壯闊”了,但佈置仍然以“家”的感覺為主。愛心樹取名由來源自一本繪本,故事說的是一棵樹愛上一個小男孩,讓小男孩從樹上的各部份吸取養分,吃果子甚至用樹幹造房子,從小男孩變成老男孩的過程中,大樹不停不斷地付出,而小男孩則理所當然地從大樹那裡擷取所要的,直到最後,大樹甚麼都沒有了,老男孩也累了,回到大樹的身邊,大樹用最後一份力量,讓男孩坐在大樹僅剩的根上。“我覺得這個故事裡面的大樹,就是說著爸爸媽媽的偉大和犧牲,爸爸媽媽真的對孩子付出很多。剛開始做輔導的時候,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同來,他們都很無助,也都很愛孩子,卻不懂得該怎麼引導孩子,我覺得很心疼,心疼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無條件付出。”在故事中,除了看到爸爸媽媽的偉大,也看到了一個小孩的悲哀,從小到大,小孩不斷地在“要”,爸爸媽媽就無條件付出,這不全是小孩的過錯,而是父母親的習慣性給予所造成的後果。和藹可親的熊媽媽林秀枝老師簡述愛心樹的故事(圖:光明日報)
教未婚男女組健康家庭“父母願意給,小孩就理所當然地接收。愛心樹想要教導父母,不要只是給予,也要教會小孩感恩,爸爸媽媽更應該要照顧自己,學習怎樣做一個健康的爸爸媽媽,要讓小孩懂得自立,得從最基本的心理建設開始。”林老師強調,很多父母,都是在走投無路才來求助,而事實上,很多事情原本並不需要走到要尋求輔導的這條路,而是父母一開始就走錯方向。“最近這幾年的離婚率越來越高,家庭系統開始混亂,很多孩子都面對家庭問題。接下來的日子,愛心樹將會增設一些課程,讓未婚男女參加。只有從未婚時開始學習如何組織一個健康家庭,將來面對種種難題不至於慌亂。”輔導照亮自己
也照亮別人心理治療大師歐文阿隆(Irvin D.Yalom)曾經說過:“積極的治療師總是在自我認識和察覺上不斷進步成長。一個人怎麼可能在指導別人檢視內心深處時,卻不同時檢視自己呢?也不可能要求個案重視人際關係,卻不檢視自己的關係模式。”林老師說:“我深信阿隆教授的解讀,因為我們是在這條助人路上,我們明白我們更需要很多的能量與進步。”她也坦言,有時帶著“專業輔導”的帽子,讓她可以更清楚甚麼時候該探索個案的內心世界並改變之,但這頂帽子有時候也讓她迷失了自己,徘徊在責任、忙碌、何為專業、規條、社會要求、人類心理發展的快速變化與人際關係的衝擊之中。盼凝聚更多正面力量“人的快樂與愛是很脆弱的。我這一生遇過很多給我生命禮物的老師,都是心靈導師,不管在宗教或是心理治療方面,他們都具備了一股能量,這股能量不只來自於他們累積的經驗,而是他們的‘人性’。”和藹可親的林老師表示,她和愛心樹都有一個願,希望可以凝聚更多正面力量,滋養每個家庭的心靈,接下來的日子,她更想把分佈在雪州巴生區域各個角落的心靈導航師,無論是輔導老師或者有興趣的老師,聚集在一起,互相給予支持與鼓勵。“我希望更多的老師能夠參與我們,在輔導這條路上,不只是照亮自己,也照亮別人。”心理健康建設很重要聽聽家長的心聲:“我甚麼都給、甚麼都做,為甚麼他還是這樣?”“我到底還要怎樣做?才能夠幫助他?”“我不要求孩子甚麼,我只希望他對長輩客氣一點,孝順一點。”“我希望孩子不被誘惑或沉迷於物質。”再聽聽孩子怎麼說:“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?”“學校很煩,我很不想去。”“為甚麼他們這樣對我?”“我不知道要怎樣做?”“不可以的啦!我不行的啦!”“……(無法表達)”以上種種,都是父母孩子所面對的問題,清楚了這些心聲後,就知道心理健康的建設是很重要的一環。所謂的心理健康,包括了自信、適應、積極、感恩、創意、負責、樂觀、知足、解決問題能力、自我保護、危機處理、幽默、壓力管理、表達、情緒管理、面對挫敗等等。孩子身上看到父母影子為了讓父母及孩子都有能力重設心理健康,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除了有專業的諮商與輔導服務外,也辦假期主題工作坊、專業講座與培訓、給家長的充電站等活動。這一系列課程是要讓家長及孩子從課程中學習和體驗,一起不斷觀察、變化、,從中體驗到快樂與愛,並與身邊的人分享。林老師表示,愛心樹所提供的專業諮商與輔導包括:個人面談、家族資料、遊戲治療、沙箱治療及表達性藝術治療。“每一個前來求助的父母或孩子,都有其死結。很多時候,孩子的問題源自於父母,所以我都會先和父母面談,瞭解了父母的問題以後,才和孩子面談,而往往,輔導師總能夠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。”太多的父母,都以為見輔導是最後一條路,非到絕望的地步都不願意放下身段去見輔導。而事實上,見輔導在國外是件普遍不過的事情,心理上的情緒混亂,並不是一種神經病或者變態,而是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的壓力,就算是還沒有表達能力的或者表達能力不足的孩子,也有自己的心理壓力,需要尋求專業的輔導紓解壓力。為讓家庭幸福
患憂鬱症在林老師輔導的眾多家庭中,常遇上令她非常心疼的個案,基於她的專業操守,她並不能將個案完整公開。“有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見我,母親是一名教師,甫見面即拿著一本筆記本要求我告訴她應該怎麼做,她很焦慮不安,我試著和她談,她卻一直迴避我的問題,只是一再要求我教她怎麼做才能把孩子教好。”隱瞞家人自己承擔在眾多的個案中,擁有專業身份的個案其實是很棘手的,因為主人翁通常都放不下身段,覺得見輔導是一件丟臉的事,即使受過高深教育的專業人士也有此見解。“我和她見了幾次面,發現只要她的先生在場,她都沒有辦法放鬆,於是我要求私下跟她談。在單獨對話中,我發現她有些憂鬱症的症狀,我直接問她,她反而嚇了一跳,原來她已經患上憂鬱症一段日子,也有按時服藥,但卻隱瞞著孩子丈夫,自己一個人承擔。”林老師握著她的手,發現對方的手粗糙不堪,這個愛丈夫愛孩子卻不懂得愛自己的偉大媽媽,把一切的苦都自己扛起來,讓丈夫孩子活在一個幸福完全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世界,結果,她的愛變成了嘮叨,她的關心變成了煩擾,令孩子越來越叛逆,丈夫也和她無法溝通。“一個專業的輔導師,最大的禁忌就是流露出負面的情緒,可是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媽媽,我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。”林老師的眼淚,開啟了這一個個案的內心傷痛,她緊緊地擁著林老師痛哭失聲,釋放了負面的情緒後,終於敞開心扉,正式接受心理輔導治療課程。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電話:019-3906252
地址:No.63-1,Jalan Mahogani5/KS7,Bandar Botanik,41200Klang,Selangor
電郵:lovingtree.family@gmail.com
網址:http://lovingtree-family.blogspot.com/光明日報/副刊‧文:梁盈秀‧2010.10.01
林老師在和孩子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以後,就會針對孩子的情況,安排輔導治療,這遊戲間就是治療室。(圖:光明日報)
沒有會客的日子,林老師都在辦公室處理不同的個案或者編寫課程。(圖:光明日報)很多時候,面對問題的孩子,背後都有面對問題的父母,會客室是讓父母和愛心樹輔導員開始談“心”的地方。(圖:光明日報)
真正的快樂與愛是建立在健康的心理上,很多父母都忽略了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難免會面對各種挑戰,需要很多的陪伴、引導及支持,然而,忙碌卻成了現代父母最好也最不負責任的藉口,造成了不少家庭問題。
“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”扮演著一個護航者的角色,由心理健康開始耕耘,提供系列家庭成長課程,讓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。
林秀枝老師,大部份孩子都親切地稱呼她為“熊媽媽”,她是“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”
的創辦人,同時也是馬來西亞註冊與執政心理輔導師,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成立的宗旨,就是想協助每一個家庭成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,都有能力去營造快樂與愛的種子。
林老師大學畢業後,曾任中/小學老師,忙教務之餘,她確認自己較適合往輔導方面發展,於是就以半工讀的形式,攻讀輔導系碩士。2001年,林老師的父親中風,她為了照顧父親,把教課轉為副業,也開始細想未來要走的道路。
“這是我生命中一個轉折點,我當時非常確定自己的意向,於是就和家人商量,在家中佈置了一個小角落,作為我的輔導中心,當時是2004年,只有2個小朋友,直到今年初,我在家人及丈夫的支持下,租下了商業區的店面,讓孩子們有更大的活動空間。”
為了讓孩子有“家”的感覺,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佈置得像家那樣溫馨,圖書玩具到處都是。(圖:光明日報)
佈置以“家”為主
中心雖“壯闊”了,但佈置仍然以“家”的感覺為主。
愛心樹取名由來源自一本繪本,故事說的是一棵樹愛上一個小男孩,讓小男孩從樹上的各部份吸取養分,吃果子甚至用樹幹造房子,從小男孩變成老男孩的過程中,大樹不停不斷地付出,而小男孩則理所當然地從大樹那裡擷取所要的,直到最後,大樹甚麼都沒有了,老男孩也累了,回到大樹的身邊,大樹用最後一份力量,讓男孩坐在大樹僅剩的根上。
“我覺得這個故事裡面的大樹,就是說著爸爸媽媽的偉大和犧牲,爸爸媽媽真的對孩子付出很多。剛開始做輔導的時候,看到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同來,他們都很無助,也都很愛孩子,卻不懂得該怎麼引導孩子,我覺得很心疼,心疼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無條件付出。”
在故事中,除了看到爸爸媽媽的偉大,也看到了一個小孩的悲哀,從小到大,小孩不斷地在“要”,爸爸媽媽就無條件付出,這不全是小孩的過錯,而是父母親的習慣性給予所造成的後果。
和藹可親的熊媽媽林秀枝老師簡述愛心樹的故事(圖:光明日報)
教未婚男女組健康家庭
“父母願意給,小孩就理所當然地接收。愛心樹想要教導父母,不要只是給予,也要教會小孩感恩,爸爸媽媽更應該要照顧自己,學習怎樣做一個健康的爸爸媽媽,要讓小孩懂得自立,得從最基本的心理建設開始。”
林老師強調,很多父母,都是在走投無路才來求助,而事實上,很多事情原本並不需要走到要尋求輔導的這條路,而是父母一開始就走錯方向。
“最近這幾年的離婚率越來越高,家庭系統開始混亂,很多孩子都面對家庭問題。接下來的日子,愛心樹將會增設一些課程,讓未婚男女參加。
只有從未婚時開始學習如何組織一個健康家庭,將來面對種種難題不至於慌亂。”
輔導照亮自己
也照亮別人
也照亮別人
心理治療大師歐文阿隆(Irvin D.Yalom)曾經說過:“積極的治療師總是在自我認識和察覺上不斷進步成長。一個人怎麼可能在指導別人檢視內心深處時,卻不同時檢視自己呢?也不可能要求個案重視人際關係,卻不檢視自己的關係模式。”
林老師說:“我深信阿隆教授的解讀,因為我們是在這條助人路上,我們明白我們更需要很多的能量與進步。”
她也坦言,有時帶著“專業輔導”的帽子,讓她可以更清楚甚麼時候該探索個案的內心世界並改變之,但這頂帽子有時候也讓她迷失了自己,徘徊在責任、忙碌、何為專業、規條、社會要求、人類心理發展的快速變化與人際關係的衝擊之中。
盼凝聚更多正面力量
“人的快樂與愛是很脆弱的。我這一生遇過很多給我生命禮物的老師,都是心靈導師,不管在宗教或是心理治療方面,他們都具備了一股能量,這股能量不只來自於他們累積的經驗,而是他們的‘人性’。”
和藹可親的林老師表示,她和愛心樹都有一個願,希望可以凝聚更多正面力量,滋養每個家庭的心靈,接下來的日子,她更想把分佈在雪州巴生區域各個角落的心靈導航師,無論是輔導老師或者有興趣的老師,聚集在一起,互相給予支持與鼓勵。
“我希望更多的老師能夠參與我們,在輔導這條路上,不只是照亮自己,也照亮別人。”
心理健康建設很重要
聽聽家長的心聲:“我甚麼都給、甚麼都做,為甚麼他還是這樣?”
“我到底還要怎樣做?才能夠幫助他?”
“我不要求孩子甚麼,我只希望他對長輩客氣一點,孝順一點。”
“我希望孩子不被誘惑或沉迷於物質。”
再聽聽孩子怎麼說:“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?”
“學校很煩,我很不想去。”
“為甚麼他們這樣對我?”
“我不知道要怎樣做?”
“不可以的啦!我不行的啦!”
“……(無法表達)”
以上種種,都是父母孩子所面對的問題,清楚了這些心聲後,就知道心理健康的建設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所謂的心理健康,包括了自信、適應、積極、感恩、創意、負責、樂觀、知足、解決問題能力、自我保護、危機處理、幽默、壓力管理、表達、情緒管理、面對挫敗等等。
孩子身上看到父母影子
為了讓父母及孩子都有能力重設心理健康,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除了有專業的諮商與輔導服務外,也辦假期主題工作坊、專業講座與培訓、給家長的充電站等活動。
這一系列課程是要讓家長及孩子從課程中學習和體驗,一起不斷觀察、變化、,從中體驗到快樂與愛,並與身邊的人分享。
林老師表示,愛心樹所提供的專業諮商與輔導包括:個人面談、家族資料、遊戲治療、沙箱治療及表達性藝術治療。
“每一個前來求助的父母或孩子,都有其死結。很多時候,孩子的問題源自於父母,所以我都會先和父母面談,瞭解了父母的問題以後,才和孩子面談,而往往,輔導師總能夠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。”
太多的父母,都以為見輔導是最後一條路,非到絕望的地步都不願意放下身段去見輔導。而事實上,見輔導在國外是件普遍不過的事情,心理上的情緒混亂,並不是一種神經病或者變態,而是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的壓力,就算是還沒有表達能力的或者表達能力不足的孩子,也有自己的心理壓力,需要尋求專業的輔導紓解壓力。
為讓家庭幸福
患憂鬱症
患憂鬱症
在林老師輔導的眾多家庭中,常遇上令她非常心疼的個案,基於她的專業操守,她並不能將個案完整公開。
“有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見我,母親是一名教師,甫見面即拿著一本筆記本要求我告訴她應該怎麼做,她很焦慮不安,我試著和她談,她卻一直迴避我的問題,只是一再要求我教她怎麼做才能把孩子教好。”
隱瞞家人自己承擔
在眾多的個案中,擁有專業身份的個案其實是很棘手的,因為主人翁通常都放不下身段,覺得見輔導是一件丟臉的事,即使受過高深教育的專業人士也有此見解。
“我和她見了幾次面,發現只要她的先生在場,她都沒有辦法放鬆,於是我要求私下跟她談。在單獨對話中,我發現她有些憂鬱症的症狀,我直接問她,她反而嚇了一跳,原來她已經患上憂鬱症一段日子,也有按時服藥,但卻隱瞞著孩子丈夫,自己一個人承擔。”
林老師握著她的手,發現對方的手粗糙不堪,這個愛丈夫愛孩子卻不懂得愛自己的偉大媽媽,把一切的苦都自己扛起來,讓丈夫孩子活在一個幸福完全不用付出就可以得到的世界,結果,她的愛變成了嘮叨,她的關心變成了煩擾,令孩子越來越叛逆,丈夫也和她無法溝通。
“一個專業的輔導師,最大的禁忌就是流露出負面的情緒,可是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媽媽,我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。”
林老師的眼淚,開啟了這一個個案的內心傷痛,她緊緊地擁著林老師痛哭失聲,釋放了負面的情緒後,終於敞開心扉,正式接受心理輔導治療課程。
愛心樹家庭成長中心
電話:019-3906252
地址:No.63-1,Jalan Mahogani5/KS7,Bandar Botanik,41200Klang,Selangor
電郵:lovingtree.family@gmail.com
網址:http://lovingtree-family.blogspot.com/
地址:No.63-1,Jalan Mahogani5/KS7,Bandar Botanik,41200Klang,Selangor
電郵:lovingtree.family@gmail.com
網址:http://lovingtree-family.blogspot.com/
林老師在和孩子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以後,就會針對孩子的情況,安排輔導治療,這遊戲間就是治療室。(圖:光明日報)
沒有會客的日子,林老師都在辦公室處理不同的個案或者編寫課程。(圖:光明日報)
很多時候,面對問題的孩子,背後都有面對問題的父母,會客室是讓父母和愛心樹輔導員開始談“心”的地方。(圖:光明日報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